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

龍井

龍井原本稱之為「茄投庄」,1920年日治時取庄內「龍目井」之頭尾二字而改稱為「龍井」。龍目井為此鄉境內之古蹟,《彰化縣志》中記載道:「龍目井,泉清味甘,湧起尺許,如噴玉花。井旁二石,狀似龍目,故名。里人環井居,竹籬茅舍亦饒幽致」。
龍目井位於龍井鄉龍泉村龍目井巷。相傳該井的泉水湧自一棵老樟的樹根中。先民開拓台灣,已經就發現了它。清代初期,彰化建城,因彰邑水鹹,此井水甘,城廓幾乎決定建於此。但彰邑人士不肯罷休,暗中撒下很多鹽份於此井內,加以阻礙。於是縣城始決定建於今之彰化。龍目井,現以水泥修造,已非當年。
龍井鄉位於台中縣的西部,西疆瀕臨臺灣海峽,南端以大肚溪與彰化縣為界。鄉名原稱『茄投』,1920改稱為龍井。 龍井地方,原為帕瀑拉族水裡社社址。目前靠近山的區域仍有水裡社地名。1895年,本鄉隸屬台灣府台灣縣大肚中堡、大肚下堡所轄。日據前期,屬台中縣大肚中、下堡轄;後隸台中縣臺中辨務署大肚中、下堡轄;後再改為台中聽沙轆支廳大肚中、下堡轄;日據後期,1920年改為台中州大甲郡龍井庄轄;1945年,台灣由中華民國占領後,改制為台中縣大甲區龍井鄉,1950年,再易為台中縣龍井鄉至今。